大山深处有片“林”——记夷陵区“全国优秀教师”郑林

继获得“宜昌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教师”之后,今年8月中旬,夷陵区邓村乡江坪小学教师郑林入选教育部“2020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这是对她扎根深山、默默奉献的奖励和肯定。


“我要成为一束光,照亮山里孩子的梦想。”江坪小学是夷陵区最偏远的小学,距小溪塔城区近百公里,山路崎岖,开车要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2012年至今,郑林已经在这里工作了8年,经历、成长、蜕变。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孩子求知的眼神、乡亲淳朴的笑容,都深深镌刻进她的生命。“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如果真要离开,我舍不得。”

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江坪小学,细细倾听郑林的故事。

大山深处的守望者

“你留在这里,就是娃娃们的福气”

2012年8月30日,郑林坐上了到江坪小学的客车。4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江坪集镇。顺着山路走到学校,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锈迹斑斑的校门、坑坑洼洼的土操场、长满杂草的校园,斑驳的教室墙壁、铺着厚厚青苔的食堂……“这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么?”犹如一盆冷水当头而下,先前的喜悦荡然无存。

郑林被安排住在食堂楼上的一间空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隔墙,甚至没有窗帘。旧书柜、旧桌椅、旧床,这就是她的“新家”。楼板隔音效果不好,每天早上四五点钟,食堂乒乒乓乓的声音就把她吵醒,郑林只好买了一个耳机,塞住耳朵睡觉。实在不行,她干脆在五六点钟起来跑步。后来,住宿条件改善了,跑步的习惯却保持了下来。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离开这里。”郑林坦陈,但就这样当“逃兵”,她实在不甘心。

那时候,她最盼望的就是星期五,可以暂时逃离。第一次放假,她沿着校门前的路往下走,下坡路滑,踩着脚下的小石子,郑林重重地摔在地上。旁边接孙儿回家的老婆婆一把将她扶起,一边拍着她身上的泥土一边说:“姑娘,你来我们山旮旯教书不容易啊,这几年来的几个年轻老师都‘跑’了,你要是能留在这里,就是娃娃们的福气啊。”看着满头白发、一脸皱纹、充满期待的老婆婆,她第一次感受到,“山村需要我,孩子们需要我”。

据了解,从2009年至今,江坪小学新进的老师有20来个,但坚持下来的,只有郑林。其他的老师要不另寻出路,要不直接辞职。尤其是年轻教师,有的干了个把月就走了,有的来看一眼校门就走了,能干个一年半载的就是奇迹。

其时,刘毅是江坪小学的校长,3年时间,他看着郑林一步步成长。江坪小学班额小,每一位老师都要兼带多门学科。郑林大学的专业是美术,语文、英语、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都要讲,怎么办?唯有努力学习!于是,她“厚”着脸皮一次次去其他老师课上“学艺”。除了向同事们学习,她还养成了上网学习的习惯,每周必学习两节“一师一优课”,“我没有经验,只能笨鸟先飞”。

几个月后,学校举行“一师一课”汇报教学,郑林认真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反复斟酌,表现十分精彩。刘毅激动地说:“没想到短短数月,你的进步这么大,和以前比有了质的飞跃。”第一年,她所教五年级的语文从全区最后一名上升到第三名。2016年4月,她被推选为夷陵区青年教师新秀。期间,郑林成为副校长和夷陵区人大代表。

2016年8月23日,是刘毅离开江坪的日子,“我们马上就要走了,学校的未来就要看你的了,你一定要把江坪小学托起来。”时隔四年,回忆起离别的情形,刘毅不禁潸然泪下。“她还那么小,我们把她一个人丢在江坪,真的于心不忍。”

欣慰的是,担起校长重任的郑林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针对山区教师招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她向区人大提交了《乡村教师人难留、心难安》的议案,为推动夷陵区“区管校聘”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7年,夷陵区以江坪小学为试点,启动改革,破解了山区教师短缺的难题,山里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继多次被评为全区优秀教师、师德楷模、“五四”优秀青年之后,2019年9月,郑林荣膺“全国优秀教师”。

心疼孩子的引路人

“学生的书包里,藏着食堂的馒头”

邓村是著名的茶乡,家家户户都种茶叶,这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3年春的一件事让郑林终生难忘。江坪小学的早餐是包子馒头,娃娃们可以免费吃。有一天,食堂师傅告诉郑林,他们班上有几个男同学要往食堂跑三四次,每次拿两个馒头,一个早上要拿七八个。

上课的时候,郑林让拿了馒头的同学主动站出来。没想到,几乎每个孩子都从书包里拿出了几个馒头。孩子们告诉她,清明前的春茶价钱是最好的,全家人从早到晚都在茶园里,想多采点茶叶,多卖点钱,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时间做饭。担心家人饿着,孩子们就把馒头偷偷藏起来,放学后送到茶园里给大人吃。

听着孩子们的诉说,郑林忍不住大哭了一场。她不忍心去处罚任何一个人,但很严厉地告诉孩子们不能偷东西。放假时她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做顿饭。

江坪小学的学生来自江坪、高台头、大水田和杨家湾四个村。全校一共109人,其中80%都是留守儿童,其中还有一些是单亲家庭,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和耐心。

六年级学生刘诚丽住在大水田村,父母身体不好,是贫困户。“郑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温柔、善良,对我们都很好”,小丽有些腼腆地说。记得三年级六一儿童节前,她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踏浪》舞蹈排练。文艺演出需要购买统一的舞蹈服,但因为家里穷,且舞蹈服只能穿一次,爸爸不准备买了,小丽只好含泪退出。了解情况后,郑林安慰小丽说:“别着急,我会好好劝劝你爸爸的。”过了几天,她拿着一条黄色的裙子到教室递给了小丽,小姑娘开心极了,这其实是郑林自己掏的腰包。

表演结束后,郑林把小丽叫到寝室,变魔术似地拿出了两件裙子,一件蓝色的连衣裙和一套背带裙。“现在我长大了,两件衣服穿不得了,但我把它们洗干净了放在柜子里,每当看到它们就会想起那个夏天,那场表演。”记者看到,虽然衣服已经有些褪色了,但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

小华今年11岁,腿有残疾,租住在江坪村集镇上一个仓库里。5月12日,郑林家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色发夹和漂亮的头绳,帮她扎头发。扎好了头发,孩子咯咯地笑了,眼神很清澈,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我喜欢郑老师,笑起来真好看。”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但山里的孩子没有什么课外书,郑林就从不多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钱来,给班上的学生买书,一人一本。女孩子喜欢幻想,就买一些童话、王子公主的书;男孩子喜欢冒险,就给他们买一些科技、军事、冒险类的书。自己看完后就交换,这样,每个孩子都可以读20几本书。中午休息或者放学后,她会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围坐而读;晚上熄灯前,孩子会跑到她的寝室,缠着她读书、讲故事。邓村是茶乡,郑林就给学校起了个很文艺范儿的别名——茶香书苑。

山里的孩子普遍羞涩胆小,为让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郑林确定了“让芽芽们都出彩”的办学理念。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劳动比赛……各种活动让校园充满了活力和朝气。8年时间,寂静的村小有了“红领巾”广播站、中秋联欢会、班级图书角和多个社团,校园活动越来越丰富,而学生们也越来越自信了。

无私奉献的铁娘子

“她是校长,却拿着全校最低的工资”

史常艳老师是2016年到江坪小学的,虽然她比郑林年长一岁,但她觉得,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郑林更像一个姐姐。“在她身上,总能看到一些‘意外’”,史常艳笑着说。

2016年9月,史常艳挺着大肚子来到学校,郑林招呼着老师们一起把她搬行李,还贴心地换了一张新床,并嘱托食堂开小灶熬点汤。

“初次走上教师岗位,我不知道怎么教学生,对班上的情况也不熟悉。郑老师就对着花名册一个一个给我讲学生的情况,我们学校有10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她都如数家珍。这让我非常意外,也十分敬佩。”

让史常艳意外的,还有郑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我最佩服她能坚持跑步,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她就开始跑,那时我们都还没起来。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她也会跑步。风雨无阻,即使下雨打着伞她也跑。”

“郑老师是一个拼命三郎,她总是关心别人多,照顾自己少。”2017年,史常艳身体不适,郑林特地给她批了半个月的假。“后来我才知道,那段时间郑老师也病了,要强的她周六到医院做了手术,周日休息了一天,周一又返回学校上班。”说到这里,史常艳忍不住湿了眼眶。

在郑林的影响下,本来只准备干一年的史常艳已经干了四年。“我也可以留在江坪,和她一起坚守。我们年轻老师留下来,就可以让学校年轻一点,有朝气一点,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大家不知道的是,郑林虽然是校长,却拿着全校教师中最低的工资”,宋必新既是江坪小学的老师,也是学校的财务管理员。他拿着工资条告诉记者,“从她进校以来,每次周末回家、返校都是搭中巴车,一个往返就是60元,一个月至少需要300元,但她从来没有报销过一分钱。她说这些钱可以给学校增添一点设备。”至于学校建设中的招标和和采购事务,她也从不插手。

“不仅让利,她也让名。”宋必新说,这8年来,每逢评优评先时,郑林都尽量把名额让出来,特别是当了校长以后。这造就了她独特的个人魅力,老师们对她都非常爱戴。

2017年,30岁生日的那一天。郑林回到办公室,老师们提着蛋糕,拿着水果向她走过来,“吃着大家精心准备的蛋糕,我幸福得想哭!”去上晚自习,推开教室门,生日歌忽然响起,一转身,黑板上写满了祝福。郑林哭了,又笑了。“江坪也是我的家,你们都是我的家人。”她默默对自己说。

以身为范的好妈妈

“我把儿子的照片贴在电脑旁”

“这些年我忙于工作,陪伴家人太少了。”说起家庭,郑林内疚不已。她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今年五岁多,女儿才一岁。

在郑林的办公桌右侧,电脑柜门敞开着,电脑主机静卧其中,开着的柜门上,贴着一张彩色幼儿照片。照片上的小男孩就是郑林的儿子瑞瑞。

“那是2015年的时候,儿子刚满1岁,留在小溪塔城区。隔得远我不能天天回家,但又很想他。我就把他的照片贴在这里,每次一上班开电脑就可以看到儿子,感觉他就在我身边一样。”

瑞瑞是一个爱动手动脑的小男孩,虽然年级小,却获得了同年龄幼儿轮滑全省第一名的成绩。5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给他一个望远镜,让瑞瑞爱不释手。每天到了下班的时间,他就拿着望远镜跑到阳台上,看妈妈回来了没有。

“儿子5个月的时候跟着我到江坪,每个星期来来回回,吃了不少苦。”瑞瑞3岁那年,跟郑林到学校去,一路上不停地问为什么妈妈上班的地方这么远,坐车要这么久?一天,碰到上级检查,瑞瑞醒来后没看到她,打着赤脚从寝室到办公室再到教室去找,一边找一边喊妈妈。那是11月,山风料峭,看到儿子的小脚冻得通红,郑林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当天晚上9点多,瑞瑞发高烧,在医务室吃了药退不下去。郑林哭着给在小溪塔城区的丈夫打电话,要送儿子到县医院。为了节省时间,郑林请车把儿子往下送,丈夫开车上去接。晚上11点多,终于在邓村和太平溪交界处的茅垭接到了儿子。看着一脸通红的儿子,丈夫心疼不已,他对妻子说:“你还是离家近一点吧,有个什么事可愁死我了。”然而,郑林放不下山里的孩子,儿子病情好转,她又急着返回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家没有一个人拧得过她,我也只能继续当‘候鸟老公’”,丈夫开玩笑地说。

如果对儿子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郑林说:“现在儿子慢慢长大,也开始理解我了。别人问他,妈妈是干什么的,他会自豪地回答,妈妈是老师,给山里的哥哥姐姐们带去知识。希望他长大后像妈妈一样,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给别人带去一束光。”说这话的时候,郑林的眼里也有光,这种光,叫幸福和希望。



记者手记:

老师,谢谢你!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在此,我们祝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复兴靠什么?靠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有识之士的不懈奋斗。志从何起,识从何来?靠千千万万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承担新的历史使命,老师们任重而道远。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地区源源不断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地区的希望。在夷陵,许许多多如郑林一样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用心血和汗水诠释着什么是爱心、责任和奉献,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采访中,郑林告诉记者,“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更多的老师,像我一样走进我们的农村,去关注农村的孩子们,为农村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优质的、平等的教育。”诚哉斯言,郑林们的努力,为阻断贫困代际传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就是一道光,给孩子们带来希望。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楷模”并非高不可攀,“优秀”其实人人可为,愿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见贤思齐,从郑林的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和使命。

每个人都有老师,每个人都受过老师的恩惠,师恩难忘!今天,让我们诚挚地说一声:谢谢你,老师!

记者:李春梅 黄彦乔

特约记者:张国荣

责编:谈金临

审核: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