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不要天麻要“茶瓜”

5月,邓村茶园,绿意盎然,茶农手指翻飞,一片片嫩芽孕育着幸福与期望。沿公路蜿蜒而上,在饱览茶园美景时,路边一个个“坑窝”吸引了笔者。

途径一农户庭院时,只见茶农围在一起,正在开屋场会。一打听,原来竹林湾村的村民正在上生态教育课,村干部讲解种植天麻的危害和种植木瓜的好处。当地茶农介绍,山上那些“坑窝”是准备种植“茶瓜”的。所谓“茶瓜”,实际上是药用木瓜,用来替代天麻种植的,邓村是茶乡,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茶瓜”。

不种天麻种“茶瓜”,这在邓村茶乡究竟有何深意?

邓村乡坐拥8万亩生态茶园,拥有86家茶叶联合社、105家茶叶加工厂,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中国驰名商标3件,茶叶年产值4.6亿元,茶叶是邓村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天麻有着特殊的药用保健功能,一度备受市场追捧,天麻种植在一段时期内也成为部分邓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天麻行情好,原先有部分村民跟风种植,毁林种天麻,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夷陵区邓村乡竹林湾村民周发军介绍。

原来,种植天麻条件颇为苛刻:生田荒地最适合种植,新鲜木材培育菌材最佳。部分群众将目光瞄向了山林,违法毁林种植的现象时有发生,白水头村党支部书记向明生看着山上因种植天麻留下“红斑”,心疼不已。

“生态是茶乡最大的资源,毁林种天麻既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还会威胁整个林业生态安全,影响到邓村茶产业的发展。”深谙其理的邓村乡党委书记帅永洲意识到,必须在村民中广泛开展生态课堂,引导村民守牢绿水青山;同时,要研究发展替代产业,让茶农稳定增收。

去年,邓村乡“双拳出击”:一方面,生态课堂成为茶农技能培训的“重头戏”,而生态教育则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协助查处毁林种植天麻案件61起,组织党员干部、天麻种植户对“红斑”区域播撒草籽复绿,非法毁林的势头得已遏制,“红斑”逐渐变成绿地。

另一方面,立足“茶业+旅游”大产业格局,邓村乡在茶旅融合上下功夫,替代产业谋划正紧锣密鼓进行。药用木瓜进入乡党委班子视野:药用木瓜花期长,观赏性强,引动茶乡发展“花经济”;同时,药用木瓜是高杆作物,可与茶业、其它中药材套种,让茶农多渠道增收。

设想是否可行?3月,邓村乡邀请林业专家实地论证,走访10余处拟种植区域,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木瓜种植方案可行。其后,邓村乡政府组织外出考察组,以试点种植的白水头村、竹林湾村20余村民为主,前往长阳县榔坪镇考察木瓜种植业。

看到了当地发展的良好势头,更坚定了考察村民的发展信心。白水头、竹林湾村迅速组织召开屋场会、党员会,宣传考察情况,积极发动农户种植木瓜产业,这才有了茶农口中的“茶瓜”。

“现在茶园套种‘茶瓜’,管理得好,一亩地能挣一万多块钱呢!”竹林湾村村民周发军介绍,考察过后,大家积极性都很高,自己也准备在田里套种上中药材。

“茶树、木瓜套种,茶农算的只是明面上的收入账。深入推进茶旅融合,打造茶旅小镇,建设美丽乡村,用生态效益引爆茶乡花经济,才是茶乡邓村未来最大的卖点。”望着已经准备就绪的木瓜田,邓村乡党委书记帅永洲踌躇满志。

在生态课堂的引领下,邓村乡在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的碰撞中,誓守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铺就长远发展之路,茶农口中的“茶瓜”,也必将成为邓村百姓的“金瓜”。

(通讯员:朱永杰 袁浩淳 编辑:卢薇)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