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美夷陵 绿色崛起


夷陵区在辖区长江西陵峡沿岸掀起植树复绿热潮,扮靓长江岸线和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

夷陵区宜(昌)黄(花镇)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经过一年多时间施工,路面主体于2018年元旦前建成完工。

航拍夷陵区龙泉古镇菊花展,赏菊游客穿行在菊花丛中,如五彩鲜花点缀古镇风情。

夷陵区生态茶园扮靓美丽乡村。

夷陵区境内长江支流黄柏河小溪塔段呈现的水清岸绿扮靓小城的生态景观。

小溪塔城区美景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照。

编者按

这里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鸟语花香的公园点缀其中,这里农旅融合、文化创意、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正以满满的绿色情怀,绘制“富美夷陵”新篇章。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7年,夷陵区着力推进生态治理、产业转型、主城融合和民生升级“四大攻坚”,将千般激情蕴藏于转型跨越之间,万丈豪情书写在美好蓝图之上。

——推进生态治理攻坚。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建设三峡生态屏障的坝区库首第一区;

——推进产业转型攻坚。坚持产业为先,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致力打造产业集群;

——推进主城融合攻坚。全面投身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西进北联”,强化交通融城、产业融城、功能融城、文化融城,促进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同步提升;

——推进民生升级攻坚。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着力破解民生难题。

生态治理:

实干初心筑牢三峡屏障

坚决落实中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夷陵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加快建设长江三峡生态屏障坝区库首第一区,一场拥抱绿色的生动实践正在夷陵大地上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与力度展开。

2017年3月,在夷陵区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区委书记王玺玮再次重申绿色发展观,“要先舍后得,有舍有得,要善于舍眼前、得长远,要善于舍经济利益,得社会效益。生态保护更是如此,我们要舍得眼前利益,注重留白、留绿、留文、留魂,为后人留足发展空间……”

强化“河长”治理责任,实施黄柏河、杨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目前,夷陵区已经完成了黄柏河、罗家小河、柏临河、玛瑙河、鄢家河、牌坊河、运河等7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关停并转污染型企业,实现流域综合整治全覆盖。夷陵区是黄柏河发源地和宜昌百万人口饮用水源地,坚决取缔长江及黄柏河岸线非法码头,下大决心狠抓养殖污染整治,大力打击非法采砂、电鱼毒鱼、投肥养鱼等行为,划定26个水功能保护区,落实保护责任,实现水源地保护全覆盖,相关经验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

2017年6月20日,夷陵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环境保护警察大队,多次联合区环保、水利、国土、畜牧、农业等部门,对辖区内环境保护领域的执法问题会商会办,压实环境监管责任,对涉嫌环境污染的犯罪行为集中“精准发力”。通过大数据排查、群众举报等方式汇集环境污染线索70余条,检查企业140余家,排查环境污染隐患点26处,联合环保、畜牧等部门开展执法17次,侦办涉嫌环境污染刑事案件4宗,查处涉嫌犯罪的企业3家,3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2017年12月19日,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和夷陵区干部群众在长江岸线夷陵段全流域开展生态复绿义务植树活动,为长江岸线再添新绿。在乐天溪镇三峡专用公路樱花长廊植树现场,参加植树的干部群众挥锹铲土、扶植树苗、培实新土、提桶浇水,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共栽植樱花树300多株;在黄柏河金正码头植树点,参加植树的小溪塔街道干部群众同样忙得热火朝天,共种下红叶石楠260多株;太平溪、三斗坪等长江沿线乡镇也纷纷开展了义务植树活动,一株株树苗在风中傲然舒展新绿,将长江沿线点缀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夷陵区要求各单位分别对本领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排查,实事求是、分门别类抓问题整改,强化日常监管,坚决防止反弹,彻底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真正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使“督察高压”、“铁腕治污”常态化,以从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筑牢三峡生态屏障。

产业转型:

转型攻坚开启绿色繁荣

近年来,夷陵区先后荣获30多项国家级荣誉、60多项省级荣誉,30多项工作经验在全国全省推介。

夷陵区精准招商抓项目,以重大项目挺起了产业发展的脊梁,并以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营投资为重点,提升项目签约率、开工率、投产率,确保每月都有一批项目新签约、一批项目新开工、一批项目新投产。武汉长联来福制药重组航天杜勒制药,日本川崎与萧氏茶叶成功签约,中冶地质总局晶日金刚石、珠海银岭冷链物流等55个“基业长青”项目签约。

项目招的来,还要稳的住、扎下根。夷陵区加快招商方式创新,推进夷陵经济开发区、东城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区工办、区招商局的职责职能整合,从体制上减负松绑,用专业人做专业事,突出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功能,打造转型升级的“跑车”。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要素保障,营造全省一流的发展环境。超前布局一系列创新引领发展新计划,其中包括人才强区、科创奖励政策、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正向激励措施,为宇隆科技等新锐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方面打开了创新发展之门。

招商引资、创新驱动增强了夷陵区转型攻坚的“厚度”,而解答绿色发展、开启绿色繁荣的“考题”必须要做“减法”,解决产能过剩、土地资金稀缺、高杠杆率等系列问题。

“减法”——从供给侧发力,关闭和淘汰了中洲煤矿、黄花砖厂等一批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的企业,将中科恒达石墨、德崚铜加工项目、雅倩化妆品等多家无法重生的停产企业分别整合重组到省联投集团、城发集团、电子商务、银铃冷冻科技等优势企业或者战略新兴产业,既化解了全区部分企业和行业的过剩产能问题,又解决了新材料、智能家电、“互联网+农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要素瓶颈问题。

减去的是污染与环境负担,增添的是自然和谐色彩。与此同时,夷陵区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精准区域定位,在创新谋变中找到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绿色产业风生水起。在夷陵区住了近二十年的张建军说,这几年夷陵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老百姓住得越来越舒心,也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生态环境的良好促进旅游业、食品药材等绿色产业的快速崛起,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体、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生态效益已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老百姓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正在变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主城融合:

工匠精神助力融城攻坚

2017年,夷陵牢牢把握“一主、三副、多极”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市委“高于、优于、雅于”要求,追求极致、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以超越宜昌主城区的标准,全力推进主城融合发展。

主城融合,首在交通。夷陵全面推进花溪路、港窑路、“三路一匝”等重点通道项目建设和马兰路三标段、东方大道支路、丁家坝锦江花园道路和平湖绿岛道路等区内连接线建设,全面消除夷陵与中心城区交通网之间的瓶颈,实现互通共融。

主城融合,“强”字当先。“强”即产业,是基石、是根本,夷陵区因地制宜布置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龙泉食品工业园、鸦鹊岭青宜综合产业园等六大园区,全力打造百亿园区、百亿产业和百亿企业集群。

同时,夷陵着力破解资金和拆迁两大难题,增强城区开发强度,实行地下、地面、地上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加快解决小溪塔老城区地下空间利用少、高层建筑整体不多、街头绿地少、配套设施不足、缺少商业综合体等问题,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在大力推动交通、产业、功能融入主城的同时,夷陵区加快了文化融城的步伐。扎实推进“创城夺冠”,提升城市品位,以恒大商业综合体、郭家湾水岸综合体等精品项目提升城市价值,为宜昌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展现夷陵担当,作出夷陵贡献。

民生升级:

执着追求建设富美夷陵

近年来,夷陵区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在中国小康社会39项指标体系中,夷陵区已有20多项达到小康标准。放眼今天的夷陵,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

夷陵区政府坚持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工程,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该区已完成河心公园、黄柏河生态坝、小溪塔森林公园、神仙湾公园、BRT快速公交等市政项目262个;高标准新建改造东方大道、东城大道、东湖大道等城市道路78条近100公里;老城区沿街建筑不断美化亮化,新建了一批停车场、公厕、广场等公共设施;实施乡镇集镇“八个一”标准化建设项目132个,建成集镇小广场8个、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填埋场5个;硬化农村公路9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16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目标。

夷陵区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多。对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改扩建,新建18所公办幼儿园,成立了幼教集团,实现了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城乡联动“120”急救体系,让全区人民就医更省心。

透过民生清单、财政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夷陵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鲜明,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标准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更加安心。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昔日的穷乡僻壤萌发着活力与希望。

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夷陵区未来势将强劲发力,精彩演绎“富美夷陵、绿色崛起”的美丽华章。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席婧)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