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兴程 付文静)党的十八大以来,夷陵区以中央政策精神为指引,直面发展难题,敢于探索和实践,工业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质量都实现了新的飞跃。
接下来这组耀眼的统计数据,见证了全区工业经济5年之变:2012年,夷陵区规模工业企业还只有153家,到2016年已猛增至238家,五年增加了85家;五年前,夷陵区年工业产值为628亿元,到2016年底已达到1136亿元,年增长速度达到17.6%,规模和速度在全市都保持领先水平。
夷陵区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曹华介绍说,从统计数据分析情况来看,这五年,夷陵区工业经济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企业转型步伐在加快。这些年来,全区取缔关闭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同时一批环保型科技型企业在蓬勃发展;其次,企业的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高新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45.9%,这些都说明夷陵区工业企业发展质效在不断提升。
质和量的改变,也标志着夷陵区在政策实践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5年前,夷陵区能在全国叫得响的产品和企业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比不过别人,家族式管理模式束缚了企业手脚。为解答企业转型升级这道必答题,2012年,国家启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新战略”,夷陵区紧跟这一战略,超前布局一系列创新引领发展新计划,其中包括人才强区、科创奖励政策、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正向激励措施,为企业打开了创新发展之门。短短三、四年时间,以恒安芙林药业、宏裕新型包材为代表的一批新锐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发明和成果,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受创新创业的启迪,稻花香集团、昌耀新材料公司等一批企业也都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相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发体系、股权激励政策,力争使企业成为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弄潮儿。
优势企业在创新中赶超的同时,产能过剩、土地资金稀缺、高杠杆率等问题又逐渐显现,如不解决这些矛盾,将会拖累全区工业发展进程。为应对这一全局性难题,2015年中央又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夷陵区御风而行,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和淘汰了中洲煤矿、黄花砖厂等一批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的企业,同时将中科恒达石墨、德崚铜加工项目、雅倩化妆品等多家无法重生的停产企业分别整合重组到省联投集团、城发集团、电子商务、银铃冷冻科技等优势企业或者战略新兴产业,既化解了全区部分企业和行业的过剩产能问题,又解决了新材料、智能家电、“互联网+农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要素瓶颈问题,为夷陵区“六大产业板块”的发展腾出了新的空间。
据统计,到2016年,夷陵区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矿业矿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六大产业板块累计实现年产值937亿元,约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82%。在这六大产业板块中,块头最大的要算食品饮料产业,2012年食品饮料产业年产值还只有280多亿元,去年已达到577亿元,占据全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增长最快的则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2016年分别达到58亿元、10.7亿元,年增速都超过3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