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镇:发挥资源优势禀赋 打造文化统战品牌

近年来,黄花镇立足镇内文化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在统战工作中联人、联谊、联心的独特作用,以文化为纽带、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围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整合资源建立文化统战阵地,推动文化与统战工作融合发展,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塑魂、以文聚人。

熏陶红色文化,以文育人,增强统战成员政治认同。知青文化是一代人用岁月和热血铸就的红色文化。1977年,上海20多位知青在黄花镇上洋村下乡插队,留下了许多红色足迹、红色故事和红色遗迹。2022年曾在上洋下乡插队的上海知青们情系上洋、感恩上洋,组队回村。其中一名知青顾江龙不远千里,将一套工程设备从上海背到上洋村,捐给三峡奇潭景区,生动体现了两地的深情厚谊,也奠定了上洋村建设知青广场、传承红色文化、凝聚红色精神的基础。近年来,黄花镇将上洋知青广场打造成统战成员“第二课堂”,持续挖掘文化统战资源,不断增进政治认同、理论认同。黄花镇还通过一个个阵地来讲好党的故事、仁人志士的故事,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统战对象思想引领和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融入统战工作全过程,组织村社区统战工作者、党外代表人士、非公企业代表人士、新阶层人士等到南边将士陵园开展瞻仰、祭英烈等主题活动,激发广大统战成员家国情怀,通过红色文化感染人,增强统战成员政治认同,让“红色”成为黄花统战工作的鲜亮底色。

传承爱国文化,以文塑魂,增强统战成员思想共识。黄花镇拥有见证着历史的里程碑——川汉铁路遗址,包括黄花场、张家口车站、黄花场铁路桥墩等。张家口车站1909年动工,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于1913年停工,是黄花镇近代史发展的鲜活载体。2022年黄花镇政府在川汉铁路遗址基础上进行保护性改造,建立起集铁路文化、休闲旅游、爱国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主题文化公园,公园里建有1:1比例火车头、桥墩遗址保护性装置、东侧广场及文创小馆等;见证黄花镇百年沧桑巨变的川汉铁路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重新启程成为民族文化的生动阐述者,成为宣传黄花镇川汉铁路历史、保路文化的新阵地和传承爱国基因新基地,彰显川汉铁路遗址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统战成员通过实地参观、交流,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凝聚共识。

浸润传统文化,以文聚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一统思想、和合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统战理论的文化基因;主要强调政治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妥善处理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黄花镇通过开展“万企兴万村”等活动,把“统战元素”融入位于杨家河村富裕山景区的三峡古兵寨修建保护工作,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展现了统战担当,杨家河村民营经济人士黄仕江主持修建集开发与保护为一体的三峡古兵寨景区,将其建成自然风光秀美的历史文化长廊,打造三峡古兵寨文化品牌,吸引各地游客游览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地学者、统战成员前来研学,通过实地感受古兵寨的岁月痕迹,引导广大参观者特别是统战成员感知历史,认识无战争、无分裂、无霸权、无欺凌、无苛捐杂税的太平盛世来之不易,珍惜和平的同时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举办“奇潭年猪宴”等各类民俗文化节,组织各族群众、统战人士能人在重要节日开展联谊交流活动,让节庆民俗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凝聚民族向心力,唤发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通过传统文化团结人,产生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自豪感,画大民族团结同心圆。

黄花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新时代凝聚广大统战成员的课堂,让广大统战成员在文化传播中增进文化认同,在文化认同中增强思想共识、增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促进各阶层人士关系和谐,通过民族文化凝聚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民营企业家、新阶层等统战资源力量助推下,黄花镇以文化统战为抓手凝心聚力,探索文化赋能统战新模式,推进“统战+文旅”融合发展,为建设“宜昌全新北大门”持续贡献统战力量。

(通讯员:王欣 责编:李红 审核:朱家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