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鹊岭镇探索打造小鸦路柑橘产业党建联盟——“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8月31日,笔者来到“全省柑橘第一镇”鸦鹊岭镇。秋日的橘林里,果实累累;成片的农田中,郁郁葱葱,把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山岭岭点缀得如诗如画。

近年来,鸦鹊岭镇围绕简垱河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以链式思维探索打造小鸦路柑橘产业党建联盟,推动沿线6个核心村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实现党组织聚合、党员聚拢,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效能、市场化配置效率、规模化集聚效应,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龙潭村七组柑橘种植户皮祥云,以前依靠家庭种植模式,年均纯收入约2万元。在柑橘产业党建联盟的领导下,他将家里24亩橘园托管到宜昌一树红柑橘专业合作社,每年除了可以获得2.4万元的土地流转费以外,还可以在合作社打零工赚外快,每年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为破解柑橘产业“种植分散、品相参差、品牌不响”难题,鸦鹊岭镇党委围绕打造“橘香稻海”主题,遵循“地域相近、产业趋同、优势互补”原则,成立小鸦路柑橘产业党建联盟,健全“1+6+N”三级架构组织体系,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近年来,鸦鹊岭柑橘大量出口到俄罗斯、朝鲜、迪拜等国家,屡次在各类柑橘品鉴会上摘获大奖,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柑橘类“三品一标”基地。

走进鸦鹊岭镇云台村近200亩的品改示范田,橘园里处处可见果农忙碌的场景。

为推进柑橘种植品种更新、品质升级,党建联盟将联盟单位12名党员重新编队入组,组建技术攻坚“星火党小组”,负责柑橘品改工作。“星火党小组”党员在充分调研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土壤特性,决定引入“春见”“大分”等品种,在6个村共完成柑橘品改4600亩,定植柑橘苗木24万株。

同时,党建联盟还开设“田间学校”,选派技术骨干党员到田间地头,对橘农进行现场指导。

“高接换种后,橘农的收益也会提高,一棵新树结果大概10至20斤,和温州蜜橘相比,甜度增加1倍,价格翻10倍。”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必宏介绍。

此外,为避免柑橘“叫好不叫卖、增产难增收”的情况,党建联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国际国内出击”的方式,不断健全稳定的销售网络。村级合作社共享市场行情信息,引导果农按需种植,对35家采购商拓源、把关,大力发展订单柑橘产业,签订订单收购协议,进一步保供稳价;建设电商物流网络,整合片区柑橘农副产品资源,通过举办村民丰收节等活动,以节促旅、以赛促销;常态化开展短视频运营等专题培训,帮助片区3000多户橘农提升线上销售能力等。

(通讯员:谢巍、向潇 责编:朱家梅 审核:高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