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举行的夷陵区科技大会上,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下属的三峡库区珍稀资源植物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获得夷陵区科技创新政策奖补。作为获得奖补的10家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之一,它有何创新之处?跟随记者去一探究竟。
8月15日,在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的实验室里,透过植物组培室的玻璃幕墙,满目绿意,近1万个组培瓶里培植了荷叶铁线蕨、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等珍稀植物,工程师朱豪飞推着一车刚刚完成接种的组培苗,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置在每种植物专属的区域。
“像我手里的这个疏花水柏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原产地在三峡地区的消落带及江心岛上,作为典型的治理消落带的先锋植物,其具有耐水淹、抗干旱、耐贫瘠的生长特性,在三峡坝库区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朱豪飞介绍道。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科研团队掌握了疏花水柏枝的无性繁殖技术,选择植物的茎段部位作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培养、炼苗、移栽等过程,在短时间内实现疏花水柏枝的快速大规模繁殖。扩繁得到的疏花水柏枝经过抗逆性试验后,最终回归野外和用于长江库岸生态修复。
“我们通过分株、组培、播种、扦插等多种繁育方式,扩大包括疏花水柏枝在内的多种珍稀植物的种群数量,最终应用到长江大保护场景中去,譬如消落带生态治理、野外回归、珍稀植物展示等。”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工程师李林宝说道。
多年来,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抢救保护长江流域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1950种,成功繁育特有珍稀苗木26万余株,繁育丰都车前、宜昌黄杨、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等苗木3.5万余株。同时,持续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和生态修复应用实践,回归应用5.7万余株,让三峡地区濒危珍稀植物重回长江两岸自然生长,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守护长江流域“只此青绿”的美好画卷。
(记者:汪婧、邱承娇 通讯员:吴明凤 责编:谈金临 审核:朱家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