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籍籍无名”到“不同凡响”——宜施壮农业科技公司嬗变之谜

肥料行业是一个十分“拥挤”的行业,据有关资料显示,仅省内就有上千家。面对竞争的“红海”,中小企业靠什么才能走出狭窄的围城呢?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做法给我们不少启示。

8月13日,记者到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公司采访时,公司项目负责人于庆梅兴致勃勃地向记者展示了公司近几年参与国家肥料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相关文件。记者现场一数,发现公司共参与了3个全国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和1个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据了解,能参与这么多标准制定的民营企业,在夷陵区是不多见的。

“尤其是行业标准,我们是受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邀请。参与单位几乎都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唯独就我们这一家民营企业。这个标准制定相当于行业对我们公司科研成果的认可,也代表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应邀参与标准制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面对记者,于庆梅颇有几分成就感。

宜施壮农业科技公司于20年前涉足肥料行业。当时,宜昌及周边的肥料市场几乎都被国内几家大品牌企业垄断,且大企业的价格战一直没有停息,这样的竞争环境对羽翼未丰的宜施壮来说,如果不拿出令人惊艳的肥料产品,是很难立足市场的。为此,宜施壮农业科技公司实施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弯道超车”计划,就是“用全国肥料专家的智慧,服务全国的大市场”。这一“海纳百川,为企所用”的大胸襟,赢得了一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等权威肥料科研机构的信赖。据于庆梅透露,目前,公司已和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高校建立肥料创新联合体,囊括了包含鲁剑巍、阮建云、胡承孝在内的一批国内肥料行业的权威专家,共诞生了7项国家发明专利。

“我们不仅是基础科研上的创新,还是从科研向产业化转变的创新。在基础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我们攻克了一系列的难题,比如说作物专肥专用、精准施肥的难题,实现了量产。”于庆梅介绍了公司近几年的科创成果。

有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加持,宜施壮的农作物专用配方肥、农作物有机肥、高塔黄腐酸复合肥等一批创新肥料因更契合农作物营养需求、减施增产效果更显著等特点而变得“不同凡响”,这可以从近几年公司的发展数据得到印证。据公司有关人员介绍,由于受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公司已从10年前一家公司裂变成现在拥有四家控股子公司的高质量企业;产品已覆盖除西藏之外的其他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年销量在30万吨以上,年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这一规模优势使宜施壮成功跻身肥料行业“第一方阵”,实现了与国内大品牌企业同台“竞技”的雄心。

从籍籍无名的“小字辈”一跃成为专用配方肥料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企业,引起了农业部的兴趣。据公司董事长刘祖锋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已将国家“不同生态区冬油菜专用控释肥研制与施用技术示范”科研子课题委托宜施壮进行研究,同时还将“宜施壮牌”水稻专用肥、油菜专用肥等5个产品列为全国重点推广产品。这对宜施壮,无疑是注入了发展信心和发展动能。

最近,宜施壮又将绿色健康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底色,计划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4%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项目,通过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推动企业专用肥和有机肥等领域技术变革,引领国内农作物专用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未来,湖北宜施壮公司必将坚定地践行高端配方、健康中国的理念,在现代化健康农业以及生态化农业领域持续强化创新科研力度并加大投入,力求成为科学施肥的领军者。”宜施壮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助理付晓艺透露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愿景。

(记者:彭宇、周兴程 通讯员:廖婷婷 责编:张玉婷 审核:朱家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