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池村:告别“土房子” 致富新产业

“屋舍俨然,桑竹美田,鸡犬相闻”,这是中国古代理想的桃源胜境。如今,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贫困户告别了“土房子”,发展起新产业,生活面貌逐渐改善。

严冬,深山里的分乡镇天鹅池村,氤氲在白雾中。半山腰,3组谭少平的家,土房子边盖起了新房子。这座土房子,年代多久,连谭少平自己也说不清:“这个土房子,应该是我爷爷盖的,我也搞不清楚,兴许还是我太太盖的。”

虽然“土房子”历史一本糊涂账,可住在其中的感受,他却刻骨铭心:“土墙屋不少地方都裂了口,鼓的鼓着,凹的凹着,住着不舒服,夜里老鼠也多。”

精准扶贫开展中,一走访一摸底,村支部书记吴军发现,像谭少平家这样的土坯房、危房,全村占了80%左右。俗话说,“有家才有业,有房才有产”,基础设施跟不上,产业如何能兴旺?吴书记迅速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村组代表会议,抓住精准扶贫“消危减土”政策契机,对全村土房、危房进行改造。

然而,谭少平却跟村里“顶起了牛”。“就我跟爱人两个人住,儿子也住在一起,老屋也有那么几间,再说我身体也不好,也没钱,所以说我就不想搞。”谭少平因病致贫,生活都困难,更别说有盖新房的奢望。

“有60%的百姓有意愿想改善房子,还有一部分,因为家庭比较贫困,资金缺乏,自己本人能力有限。”吴军说,村里班子成员、各组组长细致做工作,尽量让农户危房全部整改到位。

为做通谭少平思想工作,村里前后四次到他家动员,宣传扶贫政策。反复沟通后,谭少平终于决心告别“土房子”。谭少平告诉记者,政策给他扶持了3万5千元进行土坯房改造,并包施工,他自己直接入住。

“2018年5月30验收房子时,村里已整改危房152栋,这个数据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吴军笑道。

通过精准扶贫,天鹅池村重点解决了曾经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能源难“五难”问题。2018年,全村住房改善、用电安全有保障,饮水达标、清洁能源实现全覆盖。

“有恒产者有恒心”,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贫困户脱贫增收筑牢了根基。天鹅池村3组贫困户谭少春表示,村里通过开展厕所革命、养猪化粪池建设、危房改造,极大改善了生活环境。

得益于精准扶贫产业政策扶持,谭少春在家发展起多项脱贫产业,喂了两头牛,养了十几只羊,50几只鸡,还打算发展中药材。一年,他家就有近万元的纯收入。前不久,他的儿子还在微商平台将自家羊羔卖了好价钱。

像谭少春这样发展产业致富的贫困户,在天鹅池村还有不少。如今,天鹅池村正着力建设“夷陵黄牛第一村”,打造“夷陵桑蚕产业大村”,发展宜昌白山羊。精准扶贫三年来,该村产业方面投入245万元,人平增收1000元,贫困户增收800元左右。今年可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目标。

(夷陵广电全媒体记者杨宏音 王雪娇 刘望舒 编辑卢薇)

评论一下
评论 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